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09 16:38:56
来源:新华网

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

字体:

  新华社西安5月9日电 题:山水为墨 产业为笔——陕南产业发展走笔

  新华社记者贺占军、王泽昊

  在秦岭主脊以南、巴山北麓与汉江谷地之间的区域,涵盖着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不同于陕北的粗犷、关中的厚重,陕南更多灵秀。

  风光旖旎的陕南,曾几何时却因大山阻隔而发展滞后。

  孟夏时分,记者走进陕南,目之所及树木葳蕤、碧波荡漾,连绵起伏的山脉漫出勃勃生机。而在秦巴山区的褶皱里,一卷描绘经济活力的工笔画正在悄然落墨。

  在商洛高新区的国蜂蜜水系列产品生产线上,柠檬、生姜等口味各异的瓶装蜂蜜水从一条条飞快的传送带上下线,被工人打包、装车,即将销往全国35万家门店。

  “2022年我们投资5.8亿元在商洛建厂,蜂蜜水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商洛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艳说,秦岭是我国优质的洋槐花蜜蜜源,汉江水清冽甘醇富锶弱碱,两者融合正成为消费者的“甜蜜新宠”。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鲜存双储蜂蜜水5亿瓶。

  这是陕西商洛高新区国蜂蜜水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小瓶水”撬动“大产业”。如今,国蜂蜜水项目每年带动商洛等地2000余户蜂农实现户均年增收10万元。一条“农户养蜂—企业收购—工厂深加工”的绿色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秦岭腹地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也曾孕育出一批工业产业。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产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有一些产业传承“工业基因”,在新时代重焕生机。

  在汉中市南郑区,一座占地7500平方米的数控龙门铣床生产工厂内传来机器轰鸣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抓紧生产。自今年2月投产以来,这里已生产出60余台工业机床,产值达3000万元。

  这是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已生产好的数控龙门铣床。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摄

  工业母机制造业在汉中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扎实的工业和人才基础。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下,看中厚重工业底蕴以及交通区位优势,2022年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落户汉中。

  “工业母机生产线建设总投资3.16亿元,整个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高端工业母机800台,年产值将超过3亿元。”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永锋说。

  特色产业再出发,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汉中南郑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康荆波表示,固达数控以精密制造技术精准嵌合西北区域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全景,不仅为陕南高端装备制造业注入新动能,也为加速推进“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建设激发新势能。

  在安康,“袜子产业”正在崛起。琳琅满目的一双双袜子,串起一条智能化袜业一体机生产、高端织袜生产、核心原料包覆纱生产的智能制造产业链。

  “我们公司主要做智能织袜机,用来承接全球100多个中高端品牌袜的代工,凭借自主研发的电控系统和编织操控软件等核心技术,已成功研发并生产出了行业内领先的智能织袜一体机。”安康安瑞智能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亮说。

  这是陕西安康汉滨区智能化袜业制造生产线。新华社记者王泽昊 摄

  龙头引领,科技赋能,安康逐渐告别低端代工,实现从“袜子加工地”向“袜业智造高地”转型。安康之变,折射出“以生态立市”的陕南正以创新驱动破解山区瓶颈,擘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图景。

  青峦绿水间,大到高端工业母机、无人机制造,小到核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秦巴山区守绿生金的故事在接续发生。以生态为墨、产业为笔,陕南产业振兴的画卷徐徐铺展。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